梨木虱的危害及防治措施
危害症状:梨木虱主要对梨树造成危害,导致叶片出现枯萎和脱落现象。这种害虫不仅包括成虫,还有若虫,他们在春季主要聚集在新稍和叶柄处,而夏秋季则主要在叶背吸取汁液。通过吸食芽、叶和嫩稍的汁液,梨木虱获取所需营养,同时,若虫在叶片上会分泌大量蜜露,造成相邻叶片粘连,进而导致叶片出现褐色枯斑。同时,受害的新梢也会因为营养不良而发育不良,出现萎缩症状。另外,后期黑莓菌在叶片上滋生,严重的流到果面,从而影响过实的产量和品质。值得注意的是,梨木虱在多雨的年份发生程度相对较轻,而在干旱年份则更加猖獗。
发生规律:梨木虱属于同翅目木虱科,是一种常见的害虫,这种害虫一年会进行5代繁殖,它们主要以冬型成虫的状态,在寄主树皮的缝隙、落叶,杂草以及土壤缝隙中度过冬季。到了次年的惊蛰前后,梨木虱会从冬眠中苏醒,并开始交配产卵,每只成虫可产下100至140粒卵,第一代的梨木虱在花芽基部产卵,孵化期大约在4月上旬,而若虫的盛发期则出现在4月中下旬。到了5月中下旬至6月中下旬,第二代梨木虱开始活跃,他们通常在麦收前后在新梢上部的叶片叶柄上产卵。第三代梨木虱的发生期为6月中旬至8月上中旬,卵通常产在叶片的锯齿之间,此时世代重叠现象变得明显。第四代和第五代分别在8月上旬至8月下旬,以及9月上旬出现。成虫会在9月下旬至10月份进入越冬状态,并在翌年早春温度回升至零摄氏度以上开始活动。
防治措施:
1.清园和束物诱杀:冬天刮老树翘皮,彻底清除园内病虫残枝、落叶和杂草,压低越冬虫口基数。利用越冬成虫潜入翘皮下越冬的习性,在树干及主枝上绑缚15-20厘米宽的草把、麻袋片、旧布等进行诱集,定期用开水烫死或烧毁。
2.秋末灌封冻水:行间深翻及刨树盘,可减少越冬成虫基数。
3.化学防治:三月初越冬成虫出蛰,此时虫体较弱,抗药性较差,是防治的关键时期,用5%的高效氯氰菊酯2000倍液或2.5%敌杀死2000倍液;在萌芽前喷3-5度石硫合剂、5%的氯氰菊酯2000倍液或2.5%溴氰菊酯2500倍液控杀。防治的关键时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之间,集中用药防治,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另外,合理交替用药、兼治用药,减少用药次数,几种害虫综合防治,可降低成本和减轻害虫抗性。